从“能开刀”到“开难刀”: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能力跃迁记

2025-08-12 17:36
门诊.jpg

58岁的潘玉英扔掉陪伴三十年的板凳,在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稳稳迈出第一步。这位自幼因左髋疼痛致双髋畸形、靠板凳佝偻挪动的安徽患者,如今通过四次高难度关节手术重获行走能力。

潘玉英的求医路布满荆棘:幼年左髋疾病误诊致长期卧床,双髋进行性畸形。在安徽多地医院求诊时,被告知“手术风险极高、费用巨大”后无奈放弃。转机出现在淳安工作的儿子潘峰听闻浙江省人民医院专家常驻县医院,他抱着最后的希望挂上骨科“山海”专家章水均的号。

“患者双髋融合畸形伴骨发育不全,直接置换可能损伤血管神经。”“山海”下沉专家章水均为其定制方案:左髋分期手术—先截骨牵引延长肢体,二期再行全髋置换。术后左髋恢复活动功能的效果,给了医患双方巨大信心,后续又顺利完成右髋置换和左膝置换。“四次手术像拆解连环锁,每一步都精准破解畸形密码。现在很多复杂病种在本地就能解决,群众不再奔波杭州。”骨科主任蒋臻感慨道。

“她的髋关节像生锈的齿轮,必须解除融合再重建运动轴心。”章水均解释手术难点。这类四级手术以往需转诊杭州,如今依托省级专家带教,本院骨科已掌握畸形关节截骨重建、多关节分期置换等核心技术。

骨科蒋主任算了一笔暖心账:潘玉英在本地手术相比去杭州的总花费大幅降低,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还省去了四次关键复诊的长途奔波,这对依靠儿子打工维持生计的家庭而言,节省的不仅是高昂费用,更是难以承受的舟车劳顿之苦。“专家就在家门口,县医院也能托付人生!”潘玉英笑着挺直曾弯曲三十年的脊梁。

专家下沉不是简单输血,而是要激活县域医疗的“造血干细胞”。几年前,医生面对复杂手术常说“快转杭州”;现如今,医生查房时自信回应:“这个手术,咱们自己能做!”2024年,总手术量达9412台,总手术人次三年增长1501人次,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57%,CMI值(病例难度指数)达0.96领跑同级医院,患者外转率显著下降,这一变化源于“山海”工程专家下沉与医院人才、设备双升级的合力驱动。

当潘玉英在康复科迈出第一步时,手术室的电子屏正刷新着当日第7台三级手术记录。从“能不能开刀”到“敢开难刀”的跨越背后,是县域医疗正在发生的质变:专家下沉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让基层医院敢接“瓷器活”的底气。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徐翠云 谢旻
编辑/徐翠云

特别声明
凡“淳安县融媒体中心”和“视界千岛湖”原创视频节目、图文稿件,均为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独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者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保留“淳安县融媒体中心标识”,未经过授权转载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

下载视界千岛湖 参与讨论吧

打开视界千岛湖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