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著名作家、编剧杨筱艳 | 我很喜欢读作家们书写自己家乡的那些书籍

2024-04-28 16:08

家乡,是人与一地的漫长缘分

——在乡心主题感读会暨《乡愈》首发式上的感读词

杨筱艳

尊敬的各位嘉宾、学武老师: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来参加王学武老师的新作《乡愈》的发布会。

我与王学武老师是因他的文字而结缘的。我最早读到他的文字,便深感于字里行间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情。王老师的文字朴实简洁,却有绵长的韵味。我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字认识了他的母亲,一位传统,平凡,温柔而坚韧的长者,也是通过这样的文字,认识了他的父亲,一位同样平凡,纯朴但又充满精神力量的老人。

这次再读到学武老师的新作《乡愈》时,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篇,有这样几句让我深有同感,学武老师写道:“我是你想不到的其实特别笨的人/我是个这么多年习惯了每天早起的人/只是记住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习惯出早工让我成了时间上富有的人” “让我敬一杯凉白开为走过的时光/敬光阴见证实现当居民户的梦想/敬岁月陪我经历日子越来越幸福/生活不止眼前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之所以引发我深深地共鸣,我是觉得通过学武老师的文字,我认识了他平凡而不平凡的父母,也认识了平凡而不平凡的学武老师,也认识我自己,看到了自己虽然平凡但一直在努力地生活、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创造。

2012年,我很荣幸地参与了王学武《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的创作,书写了我对外公外婆的怀念。记得当时,我同时将这篇文章分享在微博上,它成为我点击率最高,也是赢得最多回贴的一篇博文,无他,只因亲情最深入人心。

十多年来,王老师不断地书写着他的亲人,还有他的家乡。我也因此得以了解淳安的风土,人情,美食,风光。这次,我很有幸地拜读了他的新作《乡愈》,依然是熟悉的简约质朴韵味悠长的文字,写尽他对家乡的爱与依恋,也深深地让我动容。

我很喜欢读作家们书写自己家乡的那些书籍,我斗胆称之为:“地域写作”,比如老舍笔下的北京,比如迟子建老师笔下的东北,比如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比如莫言笔下的高密,比如曹乃谦先生笔下的山西,如王学武先生笔下的淳安。

我的家乡,是南京,这是一个历史悠久而饱经苦难的城市,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家乡列宁格勒,在二战中也跟我的家乡南京城一样,历尽浩劫与苦难。所以曼德尔施塔姆说:“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南京是我的出生地和成长地,这座古都的历史、文化、建筑、风俗所构成的独特韵味,深潜在我的骨子里,流贯在我的血脉里,也浸润在我每天的生活、写作和呼吸中。我也与学武先生一样,一次又一次地用文字,书写我对家乡的热爱,书写这个城市里,平凡百姓绵长普通的生活。时光如流水,在这个城市里流淌,带走了我的父老乡亲的一个又一个,一年又一年的日子。每当我写这个城市,写这个城市里的人与事,也正是我最感幸福的时候。

我把对家乡的感情,深嵌在这些年我的作品中。比如,《乔家的儿女》,就是我对四十年里故乡的变迁,还有我周遭乡亲的行藏的真实描摹。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可在我的旧日生活中找到原型。比如三丽,就是我年幼时的一位邻家小姐姐,与三丽一样在幼年时遭受过可怕的事,但现实中的小姐姐没有能从泥沼中挣扎出来,不满十八岁便远嫁他乡,至今生死不明。我只能在书中给予三丽一个美好的治愈的结局,一份完整平实的生活,以表达我对乡亲的深深怀念。

在这部小说改编为电视剧时,其实家乡的旧居早已不复存在,原先的小街小巷处,已有高楼拔地而起,或是建起了大片市民休闲场所,但是我们努力地将旧居的形制细细地写进剧本里,剧方为了还原文字,特地邀请了原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资源美工老师,费时费力费工,搭建了真实的场景。当我看到,我家的旧屋,还有邻里的平房,拐角的小铺,街边的饭店,邮局等等三十多年前景象在横店片场重现时,真的仿佛穿越了时空,把三十多年的日子重新过了一遍。这是我的家乡,也是美工老师的家乡,我们各自用不同的形式,共同还原了记忆中的旧居,也还原了过往的生活。

我的家乡南京,也曾经历过一场浩劫,我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地方志,无数历经浩劫的家乡人的命运让我按捺不住自己的笔,我下决心要写出他们的故事,写出他们的遭遇,也写出我对我不屈的故乡的敬意。这就是儿童长篇小说《荆棘丛中的微笑》的诞生过程。

家是人与一地一场漫长的缘分,你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磨难,也经历着丰厚的幸福。

人们也常常地远离,甚至逃离自己的家乡,为了前途,为了不可知的未来,为了情感,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有可能因为某种怨念,但是远离或是逃离,其实完全不能剥离我们对家乡的爱。想起2004年我被公派到加拿大学习,那段时间,学业非常紧张,当然异国的生活也非常愉快,丰富多彩。我每天忙碌于作业、考试,阅读和实习,几乎忘记了家乡。学校和home stay之间四十分钟的路程反倒是日渐熟悉,校园里的教学大楼,人工小湖,花园曲径,人文塑像也越来越亲切。学业结束时,校方请了当地土族,用他们的民歌与手鼓为我们送行,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对这异国的城市生出了许多许多的不舍。

当我下了飞机,坐上南京机场大巴,车子下了高速公路,进入市区的时候,一下子那些高大的、遮天蔽日的梧桐树映入眼帘,刹那间,我热泪盈眶,回家了,这才是我的家乡。那是再美的异国也无法比拟的我的根之所在。这些梧桐于我,正如同千岛湖与王先生,正如炒面于王先生。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仿佛有神秘的力量,将我们深藏于心的对家乡的爱给激发出来,这种爱会如同澎湃的海浪一般向我们袭卷而来。

王学武老师在书中写道:乡心安处,是治愈。在现实里努力拼搏的我们,常常伤痕累累,千疮百孔,可是,当我们踏上故乡的土地那一刻,就仿佛有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我们的身体。家乡,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大地之母盖亚。

我是一个英语老师,我在教我的孩子们时,常常对他们说,在英语中,与家有关的词有这样几个:house, family 和home。house只是冰冷的建筑,family是温暖的家人,这二者加在一起,才是home。家。Hometown我们的家乡。我想让我的学生们都记住一件事,人可离家,心不能离。所以,我也会把王学武先生的这本《乡愈》介绍给孩子们读。

这一场与一地的缘份,会贯穿我们的一生一世,永不消失。

再次谢谢学武老师的邀约,谢谢各位嘉宾!

(该文系作者4月20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乡心安放是疗愈 乡心安处是治愈——乡心主题感读会暨《乡愈》首发式”上 的感读词)

杨筱艳(笔名:未夕)简介:

图片

 




来源/时光里的时光
见习编辑/汪妙

特别声明
凡“淳安县融媒体中心”和“视界千岛湖”原创视频节目、图文稿件,均为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独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者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保留“淳安县融媒体中心标识”,未经过授权转载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

下载视界千岛湖 参与讨论吧

打开视界千岛湖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