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是我乡
——在乡心主题感读会暨《乡愈》首发式上的感读词
陈蓉
今天,我深感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参加王学武老师的新书《乡愈》发布会。
首先,我要向王学武老师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我与学武老师的相识,源于2021年协和百年院庆的纪念书籍《医之心》的出版。当时,因为特殊的时代原因,我们只能是网友交流,未曾谋面。真正的缘分却始于2023年初科技日报客户端《观实》频道《权威对话》栏目的开播。我有幸成为学武老师作为主持人的首位被采访嘉宾,我们的对话《女性更年期关爱,我们还缺失什么》播出后得到了极大反响,在学武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对话的内容被整理成文字,在《科技日报》、《科普时报》全文刊登,在中国科技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妇女报客户端、中国科普网、新华网等多个平台转载,其中仅新华网单个平台的点击量就超过了230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被学武老师的认真、真诚和极致的工作态度所打动。他的专业素养、洞察力和对工作的热情,让我对他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后来,有机会读到了学武老师的《孝亲三部曲》,他不仅用平实的语言描摹了他的家乡、他的亲人,还集结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家境的作者来书写他们的亲情。文字中所流露出的对亲情的深沉与真挚又一次警醒我。很长时间忙碌于工作、忙碌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却在无意中与远在家乡的父母渐行渐远。每天清晨学武老师的公众号《时光里的时光》带领我重温亲情,也提醒我要孝亲于当下。所以我特地换了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在离开家乡32年后,终于有条件可以把父母接来同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每天可以听到妈妈的唠叨、看到爸爸在厨房忙碌,真好!
再次向王学武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是您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亲情与人性,也让深刻体会到了今天生活的美好与温暖,让我更加珍惜与亲人之间、与家乡之间的情感纽带。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博导 陈蓉
生长于小城镇的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要离开家乡、走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后来长大了,如愿以偿,18岁考上大学后就长久地离开了家乡江苏大丰,然后就一直在北京求学、工作、生活到现在。在我36岁的那一年生日,妈妈跟我说了一句话,印象深刻,“从此以后,你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就将超过江苏了”。我发现再也回不去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了。从此我成了江苏人口中的北京人,但在真正的北京人眼中,恐怕我永远还是那个外乡人。费孝通先生有一本书叫《乡土中国》,里面提到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离开了乡土,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特别高兴的是学武老师又带来了他的新书《乡愈》。我想朗读《乡愈》中的一段文字:
每个人与出生或成长的地方,与父亲母亲或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同事同伴,都是一场生命中的相遇。这相遇,不可复制,却时常会闪现在梦乡,抑或萦绕在生命里自我疗愈的每一程时光。
因为梦想,我们远行。因为远行,离别养育我们的亲人,道别滋养我们的山水。又因为梦归,我们让远行有了诗或诗意。有时,因为牵念故人、故土,太多的人将那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愫,寄寓在第二故乡或深情驻足过的人生驿站。
于是,乡,不仅是家乡、故乡、原乡,不止是乡土、乡亲、乡愁,也不只是乡情、亲情、血脉之情,有时候,还是我们在意、挂念、奋斗过的一个地方。而人生的每一程相遇和每一次深情相遇的地方,便成了心乡。那个与乡心相伴相依的人生旅途中的愈,便成了疗愈、治愈。
吾心安处是我乡。谢谢大家!
(本文系作者4月20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乡心安放是疗愈 乡心安处是治愈——乡心主题感读会暨《乡愈》首发式”上 的感读词)
来源/时光里的时光
见习编辑/汪妙
下载视界千岛湖 参与讨论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