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作家何美 | 把生活活成诗,把生命演奏成如歌的行板

2024-05-06 11:15

乡愁的滋养,文艺的疗愈

——在“乡心主题感读会暨《乡愈》首发式”上的感言

何美

现场和直播间的亲朋好友们:下午好!

芳菲四月,谷雨时节,在北京大学126周年校庆和第29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我们相聚燕园,参加这场跨行业、多学科、嘉宾荟萃、专家云集的读书会,畅谈永恒而温暖的乡情文艺母题,我很荣幸,获益匪浅,并热烈祝贺王学武先生乡情系列第6部图书《乡愈》首发!借此机会,浅谈三点感怀。如有雷同,纯属必然。

一、乡愁与亲情共同治愈

我们的故乡在远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地。我不算“小镇做题家”,而是湖南省长沙县的农家女。村里的“80后”同学出生就有彩电,我家直到1992年才用上电,那年我小学六年级,两年后才买回黑白电视机。姐弟俩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帮父母放牛、喂猪、养鱼、种田,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弟弟到现在四十多岁还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小时候没得看。《十八岁出门远行》,这是作家余华1987年的成名作。少年的成长,需要翻山越岭甚至翻江倒海。

我们曾同饮长江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与亲情见之于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书法、电视等文艺作品,引人回望人生出发点、眺望岁月目的地、守望精神家园。《乡愈》书中写《威坪女人》,她们勤劳、节俭、通情达理,不识字也要供孩子读书,再艰苦也要供孩子学手艺。我的父母也这样善待农家子女。我们都在外地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认同新书序言所说,“更见积极人生态度、更富治愈美感”。

二、乡贤与乡建共助振兴

师友们都赞同书中的感悟:“放不下就扛起来”“乡情是亲情的延伸,祖国情是乡情的升华”。书中有诗歌《我们坐高铁回来了》,是2019年1月5日记录北京至千岛湖高铁当天首发,讴歌青山绿水环绕长三角城市群的崭新面貌。

家国同构的民族文化认同与基层自治模式,正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汇聚乡贤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书香、艺术和美育绘制同心圆。北京大学与中国戏曲学院的文艺评论家们被聘为“浙江艺术乡贤”;淳安等地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乡贤反哺桑梓,乡村越来越好,乡韵乡魂越来越美。

三、在地与在线共同在场

王老师从2011年坚持写亲情博文至今。这本青绿文集,带着泥土芬芳,体现日常审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启示文艺工作者脚踩坚实大地。

“在地”“在场”的文艺创作与“Z世代”“在线”审美体验“双向奔赴”,更加行稳致远。诸多读者受众包括救死扶伤的医师,培根铸魂的文艺家,科学家、企业家、职场骨干和莘莘学子。

在地与在线,乡村与城市,键对键与面对面,我们都在场,感受乡愁的滋养、文艺的疗愈,把生活活成诗,把生命演奏成如歌的行板。

(何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系作者4月20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乡心安放是疗愈 乡心安处是治愈——乡心主题感读会暨《乡愈》首发式”上 的感言)

作者简介:


图片

 


来源/时光里的时光
见习编辑/汪妙

特别声明
凡“淳安县融媒体中心”和“视界千岛湖”原创视频节目、图文稿件,均为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独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者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保留“淳安县融媒体中心标识”,未经过授权转载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

下载视界千岛湖 参与讨论吧

打开视界千岛湖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