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寻“味”中国年 | 文化礼堂里的年味

2025-02-07 10:44

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聚璧源村春节联欢会

“快起床,快起床!”婆婆的呼唤响彻整个院子。

“大年初一的,你就不能让大家多睡会儿。”公公有点责备的意思。

“你也知道今天是大年初一啊,我有好戏等你们去捧场,不早点去,好位置都被别人抢了。”婆婆义正词严地说。

吃完长寿面,婆婆吩咐我和我爱人各背上一条八仙凳到村文化礼堂里“抢”位置。一路上,跟我们一样去礼堂“抢”位置的人还真不少。大家三五成群地往礼堂赶,见了面,认识不认识的都互道一声新年好。踏着铺满“百子炮”的青石板路,穿过被岁月亲吻过的弄堂,大红的灯笼和喜庆的对联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分外鲜艳。

张灯结彩的舞台,闪烁的霓虹灯,你追我赶的小伙伴,距离“好戏”开场还有七八个小时,但文化礼堂里早已热闹非凡。“方书记,新年好!”看到忙前忙后的村支部书记,我们走上前打招呼。“新年好,新年好!”“村里的文化生活搞得有模有样,今年‘村’晚特色鲜明,都是咱村老百姓自导自演的节目。”“以前老百姓喜欢请人演,现在老百姓都喜欢自己演,节目质量好不好是其次,关键是咱老百姓高兴。”村支部书记激动地说。

晚上6点钟,礼堂外鞭炮齐放、礼堂内锣鼓齐鸣,婆婆期待已久的“好戏”终于在《恭喜你发财》中拉开帷幕。舞台上的小演员们没有一个跳得不带劲,这是方大哥的孙子,那是李大娘的孙女,吹小号的是张老师的外孙,拉二胡的是方大爷的外孙女。我为我家孙子鼓掌,他为他家孙女呐喊,掌声呐喊声如潮水般涌动久久不息。邻村的“红姑娘”舞蹈队也来文化走亲了,他们送来的《正月里来是新年》得到了一片赞美之声。相声、小品、戏曲、魔术,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陆续上演,让人目不暇接。这台吸引近千名群众参与演出观看的“村”晚,彻底改变了我对农村的看法。

吃得好穿得好,早已不是农村群众唯一追求的目标,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足并驾齐驱,才能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到2022年底,全省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从最初的“建管用”,到后来的“建管用育融”一体化推进,培育了一大批乡土文艺队伍和文艺人才,激活了文化礼堂内生动力。10余年来,文化礼堂由“盆景”到“风景”、由“风景”到“风尚”,成为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村支部书记告诉我们,村里缺文化活动经费,淳安县里就安排文化礼堂运转经费;村里缺专业文化人才,淳安县里就指派文化特派员;文化礼堂设施破损,淳安县里就安排文化礼堂提升工程。这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农村社会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山区农民在家就能乐享精神大餐。伴随着乡土文化而来的是,乡村文明之风日益兴盛,良好的家风得以传承,淳朴的民风得以弘扬,基层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恭喜恭喜中国年,五谷丰登笑开颜,恭喜恭喜中国年,歌声万里连成片……”在一首《欢乐中国年》中,我婆婆终于出场,至此整场“村”晚也逐渐落下了帷幕。礼堂内的群众沉浸在欢乐之中久久不愿离去,主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谢幕致礼,直到村支部书记表态明年再举办,村民们才意犹未尽地搬起了八仙凳。

回家途中,我们全家对婆婆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妈,没想到你跳得这么好,真是令人刮目相看。”“这支舞我已经练了好几个月了,明年我还要参加呢。”大家一阵欢笑。“下雪了!”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瑞雪兆丰年,好一个中国年。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余建兰
编辑/汪妙

特别声明
凡“淳安县融媒体中心”和“视界千岛湖”原创视频节目、图文稿件,均为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独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者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保留“淳安县融媒体中心标识”,未经过授权转载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

下载视界千岛湖 参与讨论吧

打开视界千岛湖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