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下的年味
杭州淳安山区,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村——芹川古村。那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文化的老村子,村里耕读之风盛行,至今仍完整保留了数百栋明清时期的徽派老建筑,这些老房子都有一口长方形的天井。我就出生在芹川,也在这样的天井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别样的除夕。
与城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新年不同,这古村过年自有一番特色,处处洋溢着古朴宁静的祥和气氛,家家户户大门上的对联都是手写的,且村里识墨的人都能拿出一手自得的毛笔字。我也爱好毛笔字,父亲常对我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父亲在天井下摆好桌台,拿出了早已备好的一大叠“万年红”红纸,然后像变魔术一样把两米见长的红纸折成整整齐齐的七个方格子。我在大砚台里倒满墨汁,抓起父亲平时惜如珍宝的大斗笔,毫不谦虚地写下了“书香门第春来早,积善之家喜乐多”,当然还得添几个斗大的“春”字和“福”字,心里顿时感觉“天朗气清”。待春联晾干,父亲和我用自家熬的糨糊在大门两侧刷得满满的,再把我写的这副春联左右对称贴上……就这样,一副象征着红火快乐的春联上墙了。老房子里的柱子上、门上、窗花上也都贴上了对联和“福”字,整个屋里瞬间红光四射,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我最喜欢的事,是跟着父亲一起给乡亲们写、送春联。父亲是中国楹联学会和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他从小就生活在这底蕴深厚的古村里,在古村特有的文化滋养下,爱上了这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时刻不忘把传统文化回馈乡亲,并期望在村里代代相传下去。你看,一副副吉祥的春联在我的手下“妙笔生花”,不一会儿地上就铺满了红色。村里的长辈们双手捧着春联,满脸洋溢着喜气,直夸我是个“小书法家”,说“古村后继有人了”,我的心里别提多美了。因为我知道,他们捧去的不光是红色吉祥的春联,也是对新年平安幸福的憧憬,更是对古村的美好期盼。
最爱老房子天井下的“红色”,那里珍藏了父亲儿时成长的足迹,也根植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王艺
编辑/汪妙
下载视界千岛湖 参与讨论吧
评论